Loading
0

健身房倒闭了,消费者的会费谁来退?

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选择健身的人也越来越多

健身房也随处可见

办健身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消费行为

伴随而来的却是

“大肚腩”还在,健身房却不开了

人去楼空,健身房卡里的钱去找谁退?

案件回顾

2020年2月,对于小孟(化名)等消费者来说是一条漫长维权路的开始。小孟等人楼下的全民健身公司(化名)一夜间人去楼空,小孟等十多人一次性充值的会费无处退还。通过消费者热线、工商局投诉均无法联系上全民健身公司负责人,小孟等人向南海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南海法院判决全民健身公司应向小孟等人返还会费并承担案件受理费。判决生效后,小孟等人向南海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

立案后,执行员梁伟恒与书记员刘钰立即启动财产调查程序,发现全民健身公司的健身设备不仅被清空,所在场所亦被房东另行对外出租。执行员随后向工商局调取全民健身公司股东的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并向其发出传票,遗憾的是均石沉大海。

 

全民健身公司未如实向法院申报财产并拒绝到庭,南海法院依法对全民健身公司法定代表人廖刚(化名)作出罚款50000元的罚款决定,但全民健身公司仍未出现处理案件。

全民健身属于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南海法院依法对全民健身公司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以及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案件进入了终本程序。孟等人的诉求一时难以实现。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会因经济、时间成本而放弃,但小孟等人仍然坚持依法维权,决定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为“人去楼空”的全民健身公司填补窟窿。

2022年4月,小孟等人拿着生效的追加裁定书申请恢复执行,要求全民健身股东颜冬、徐楠、蔡备(均为化名)等人返还会费。但几位股东依旧是短信不回,拒接电话,银行余额不足

 

所幸的是,通过执行人员查找调查方,终于发现股东颜冬在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处购买了一份保险,经调查,该份保险的现金价值足以覆盖小孟等人的会费。至此,小孟等人成功追回自己的会费。

法官提醒

市民在日常消费中要提高辨别消费陷阱的能力,以免“事后”维权。不慎遇到此类消费陷阱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理性维权、依法维权,积极与商家协商,求助当地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局等部门协商调解。调解无果的,可通过诉讼手段寻求法院帮助。切勿采取哄抢打砸等过激方式。

办理健身房会员卡时,需注意:
做好前期考察

除了实地考察健身房环境之外,对健身房经营主体、网上评价也要多留心眼,可以通过“企查查”等APP了解健身房相关情况。

警惕预售卡、低价卡,充值金额不宜过大

要警惕以预售卡、低价卡招揽顾客的健身房,以免掉入陷阱。充值时应选择金额不高、短时间内能消费完的金额,警惕商家“买的越多越便宜”的套路,以免健身房“跑路”损失严重。

留意合同内容,不轻信口头承诺

签订合同时应详细阅读合同内容,对缺少的信息应当场要求补充完整。对商家的口头承诺应要求以书面形式固定,不轻信口头诺言。

妥善保管相关证据

办卡后应当妥善保管签订的合同、收款收据、发票、对话记录等相关凭证,以便维权之需。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南海法院